很久以前,德国制造也曾低质廉价,日本也从拷贝,便宜货起家,然而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翘楚,无论是德国制造还是日本制造,都代表高端、优质、技术含量高、性能卓越。
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德国制造,不追求价格,但追求价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细节;不追求广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质量。
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追求,让他们的产品都有极长的使用寿命,而对细节的苛求,则使得产品的实用性更强。
曾经看过一篇《细节中的德国》的文章,作者通过对比中国与德国建筑设计上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德国人在细节上的严谨,而正是因为注重细节,让德国的产品更符合我们的使用习惯。
这些德国或日本经济的“隐形冠军”,往往只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许多几十人的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占世界市场上总份额的一半以上。
德国凯密特尔集团(Chemetall)是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铯和锂生产商;3B Scientific,是解剖教学辅助领域的领导者;
这种在细分领域的精和专,在日本制造业中同样存在,比如索尼在图像传感器上的领先地位,全球90%的数码相机市场份额被日本占领,全世界几乎每两个拉链里就有一个是吉田工业生产的YKK拉链。
据了解,德国整体的研发投入大概占GDP的3%,创业投资在德国并不盛行,天使投资基金更少见,所以政府与私人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占了重头。
在德国,研究人员并不热衷于发论文当教授,而是更加注重应用型的科研,专注于研发既有战略前瞻又与企业需求对接的技术,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我们总以为中国之所以不是制造业强国,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其实我们更缺乏的是那颗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心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我们总期待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用马马虎虎的工艺,制造出可以用的产品,但是,如果缺少了专注、严谨、坚持、创新千亿国际,我们制造出来的产品永远无法得到认可和信赖。
或许,中国制造业需要的不单单是技术,更需要那种追求极致,永不放弃,不为眼前利益所动的精神和良好的环境。